促进会成功举办高端电子化学品技术创新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交流活动—政校企协同创新,共促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11日下午,高端电子化学品技术创新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交流活动(“活动”)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顺利举行。活动由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促进会”)主办,并得到厦门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协会及厦门市电子信息商会等单位的支持。活动汇聚了促进会及协会,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相关专家代表,来自云天半导体、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士兰微电子、恒坤新材料、中石化镇海炼化等20余家半导体、集成电路及新材料领域的企业代表,及厦门大学相关领域教授及工程师团队,旨在通过多维度深层次政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动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企业代表们先后参观了嘉庚创新实验室(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及高端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组)(“工程中心”),深入了解厦门大学相关平台在半导体封装、光刻胶研发、电镀工艺优化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工程化能力。

随后,校企双方开展座谈交流,围绕国内外局势、校企研发能力、行业发展瓶颈、领域技术难关等方面分享意见和建议。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邓建华提到于复杂国内外局势中,中国高端制造业探寻自立自强发展之路的迫切性及必要性。同时,他分享了多个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如恒坤新材料与工程中心共建“先进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为先进制程集成电路芯片的关键材料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佳浴智能与中科院重点材料实验室合作,突破泥料和釉料技术的壁垒等产教融合项目的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产教融合在推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等中的重要作用。他期待政校企三方通过“企业需求导向+高校联合攻关”的创新机制,不断缩短实验室到产线的距离,积极破解产业化瓶颈,亦强调了金融资本的参与能够助力化解研发风险,加速成果转化,在产学研合作中有其必要性。最后,邓建华表示搭建校企交流协同的桥梁是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成立的使命和初衷,产业端和高校端彼此两扇门要相互打开,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随后,工程中心教授及工程师团队分别介绍了平台在电子电镀、微纳制造、高端电子化学仪器装备、光刻胶单体及树脂制备、人工智能加速实验和计算等研究方向的进展、项目合作经验与成效。

为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的需求匹配及资源协同,中石化镇海炼化云天半导体联芯集成电路士兰微电子蕴茂科技、实锐科技、及时雨焊料、乐克工业材料、益佳自动化等企业代表也纷纷直击需求痛点,围绕联合研发与技术创新、委托实验、技术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推广等,与工程中心深入交流、探讨合作可能性。

    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协会秘书长陈静表示,通过走访高校切实感受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厦门新材料已达千亿产业规模,当前更应关注半导体等新兴领域技术需求,未来协会将精准把握企业痛点,开展定向扶持,促进校企的对接交流及合作共赢。厦门市电子信息产业商会副秘书长曹鹏指出,商会着力为会员单位构建产学研桥梁,目前也在依托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推进技术转移转化,工程中心研究方向和商会企业主营业务契合度高,期待校企方共谋电解液研发等方面的技术攻坚合作与发展。

座谈会最后,工程中心重组工作组副组长、促进会秘书长马盛林教授期待大家以“开放协作、生态共建”为核心理念,聚焦区域半导体与新材料等产业链,依托高校技术优势,联合龙头企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共同构建“企业需求导入+院校技术支撑+协会资源对接”的协同发展模式,为区域乃至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双向融合注入强劲新动能。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政校企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各方合作的不断深入与拓展,将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